水调歌头·我饮不须劝
宋 · 辛弃疾
我饮不须劝,正怕酒樽空。
别离亦复何恨?此别恨匆匆。
头上貂蝉贵客,苑外麒麟高冢,人世竟谁雄?
一笑出门去,千里落花风。
孙刘辈,能使我,不为公。
余发种种如是,此事付渠侬。
但觉平生湖海,除了醉吟风月,此外百无功。
毫发皆帝力,更乞鉴湖东。
译文
我饮酒不需要劝杯,反而担心酒杯空了。
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,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。
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,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,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?
一笑出门而去,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。
三国魏明帝朝,刘放、孙资用事,朝臣多与交好,辛毗宁愿中谗不作三公也不屈节攀附。
我发出种种的感慨,这些交心于你知道。
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,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,便是一事无成。
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,希望皇帝能准许我离开回到山水之间。
作者简介
辛弃疾(1140年-1207年),字幼安,号稼轩,山东历城(今济南)人。南宋豪放派词人、将领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。死后葬于铅山。后赠少师,谥号“忠敏”。
辛弃疾自小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。宋绍兴三十年(1160年),他参加抗金义军,并与耿京的义军“天平军”联合,任掌书记之职。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初,他到宋廷向高宗赵构面奏归附的意愿,并将“天平军”编入南宋军队。当他返回时,闻知耿京已为叛徒张安国杀害,便亲赴敌营,智擒叛徒,率众南归。归宋后被任命为江阴签判,至隆兴二年(1164年)底离任。1168年又在建康(南京)任通判。以后知滁州、抚湖南,官越做越大,其间两度落职,闲居江西上饶和铅山,后又复出, 68岁时去世。
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、民族命运的关切寄寓于词作之中,其词艺术风格多样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,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现存词六百多首,有词集《稼轩长短句》等传世。
评论区